基于安然ZigBee Plus按需精準定位的工業安全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需求澄清表及六大誤區
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應總體設計、分步實施、急用先建、先試點后推廣,保證質量,有序推進,以問題為導向。問題和需求主要來于公司領導、分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HSE部、生產部門、信息化部門。
需求澄清表能填多少就填多少,我們會依據經驗修改和補充,并與您進一步溝通和確認,以制定符合現場實際和管理需要的解決方案。
需求澄清表是在需求未明確之前、在“用戶需求書”、“招標技術文件”、“采購技術文件”等文件之前的需求澄清用工具;也是消化“用戶需求書”、“招標技術文件”、“采購技術文件”的工具;是方案制作\修改\優化、審核、批準的唯一依據,也是判斷方案是否合格的依據。超出需求澄清表的要求附加說明。
聯系人: 聯系電話: E-mail:
1. 為什么想上基于精準定位的安全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
1)、實用,應急、安全和生產管理需要()、2)、政策要求()
實用的超滿足政策。政策要求的先做部分功能或部分區域,不求大而全,但求好用,未來能擴展升級,不重建,不白花錢。
2. 屬于哪種行業?
1)石油化工()、 2)煉化 ()、3)煤化()、4)鹽化()、5)氯堿 ()、6)化肥() 7)焦化()、8)農化 ()、9)制藥()、10)日化()、 11)倉儲()、12) 其他危化()、13)選煤廠/選礦廠()、 13)鋼鐵()、15)冶煉 ()、16)電廠與電站 ()、 17)水泥廠()18)船舶制造與維修()、19)水廠與污水處理廠()
我們不服務于不復雜、不危險的行業。
3. 有廠區平面CAD或PDF圖嗎? A、有( ),請提供; B、 沒有( ),請提供圖片。
4. 圖紙是最新的嗎?()圖紙上是否都是已建好的?(),哪些區域是規劃還沒有建設的?()哪些區域已建設但停產或不需要管控的()
5. 人員管理:進入生產區域一線工人、外委施工單位人員數量(),管理人員、訪客人數()
6. 車輛管理:進入生產區域僅需進出管理車輛數量(),需進行停靠和路線管理車輛數量()
7. 根據生產和安全管理需要,應急救援和安全監督要求,填寫下表:(數量沒有的填寫“0”,當期不做的填寫“暫不需要”,填寫不了的空著)
序號 |
需管控區域名稱 |
防爆等級 |
需要分的層數(不一定是實際層數) |
需要管控的樓梯數量 |
巡檢管理數量(即巡檢區域或巡檢牌數量,不是巡檢點數量,距離近的巡檢點合并為一) |
外墻材質(無、混凝土、鋼板、……) |
樓層間材質(無、鋼板、格柵板、混凝土、……) |
有無固定出入口及需要管控的出入口個數 |
1 |
|
|
|
|
|
|
|
|
2 |
|
|
|
|
|
|
|
|
3 |
|
|
|
|
|
|
|
|
8. 罐區是否需要管控?
需要( ) 不需要( ),如需要,要實現以下()效果?
A、管控進入罐區必經的踏步入口。
B、管控罐體間隔處
C、管控罐區內的巡檢點。
D、管控罐頂(浮頂式)
E、管控罐體中部
F、管控進入罐區的必經路口
9. 輔助生產危險區域,例如倉庫、裝卸區、泵房、機房、成品倉庫、危廢倉庫、變電室、控制室等,根據不同區域特點和安全管控需要做以下管理:
A、 不管控 () B、只管控區域路口 ()C、把控每個區域的出入口,每個區域需要把控的出入口數量依據圖紙()。
10. 非生產安全區域,例如辦公樓、員工宿舍、食堂、衛生室、維修車間等,根據不同區域特點和安全管控需要做以下管理:
A、總的非生產安全區域 () B、只管控區域路口 ()C、把控每個區域的出入口,每個區域需要把控的出入口數量依據圖紙( )。
11. 道路管理辦法:
判斷經過哪個路口即可?是( ) 不是( )
是否需要細化管控兩個路口的道路中間位置?需要(),不需要()
精細化間隔()米管控。
12. (什么)區域需要內部網格化管理。
內部網格化管理是對重點管控區域實現電子網格化,把一個區域分成N個網格,以更精準地判斷人員所在位置,用于精準的日常管理和高效應急救援。如果必須做網格化管理,是否先只做一樓的?是( ) 不是( )。
13. (什么)區域需要電子圍欄管理和內部人數精準統計。
14. 現用的巡檢管理辦法是()?是否需要巡檢管理?
是 ( ) 否( )
基于精準定位的巡檢管理實時、在線、自動管理巡檢過程,確保正確的人員在正確的時間按照正確的路線進行巡檢,保證巡檢過程質量。巡檢管理+巡檢=合格的巡檢。用戶自主設置巡檢人員、巡檢點、巡檢區域、巡檢順序、巡檢路線、巡檢時間、巡檢計劃,系統實時、在線、自動識別、記錄、統計、分析和展示巡檢過程,聯動語音和視頻實時提示、監督巡檢正常與異常,并自動生成巡檢結果和報表。
巡檢工作有的用智能巡檢終端,有的不用終端而通過人到位觀察。精準定位系統既為智能巡檢系統提供精準位置,又能管理無終端巡檢。精準定位系統與智能巡檢系統融合、互補。
15. 是否需要特殊作業人員到位管理功能?
需要( ) 特殊作業點暫定()處
不需要( )
特殊作業人員到位管理功能監管審批人員親臨作業現場,落實安全措施后簽作業證;監督作業許可證與實際作業地一致;監督操作人員和安全監護人一同到達作業現場,逐項檢查防護措施落實情況。
16. 是否需要智能應急演練和緊急集合管理功能?
需要( ) 緊急集合點共有()處
不需要( )
應急演練指揮可視化,能夠直觀演練過程;通過定位系統對緊急集合時的人員進行自動統計、分析和判斷,及時、準確判斷各個部門人員是否都安全集合。
17. 數據上傳服務器方式,采用光纖傳輸?是 ( ) 否( )。獨立使用或敷設1路光纖,費用高,穩定、安全;是否需要組成環網?是 ( ) 否( )。環網能夠在通信鏈路發生故障的時候,啟用另外一條健全的通信鏈路,使網絡通信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18. 采用網線傳輸?是( ) 否( )。費用比光纖傳輸低,適用于生產現場網絡交換機多,方便就近接入的現場。
19. 采用5G/4G公網傳輸?是( ) 否( )。由甲方保證網絡穩定和數據安全,費用相對于有線網絡低。采用5G的話,人員定位系統不但是“工業互聯網+危化安全生產”行動落地,還是基于5G的落地應用。同時采用光纖+5G的話,事故時現場光纖斷了,自動切換到5G/4G,滿足應急需要和雙保險。
20. 采用5G/4G專網傳輸?是( ) 否( )。穩定,需要有專網或公網專用。
21. 需要集成二道門或出入口控制系統?需要,將門禁卡的功能集成在標識卡上,實現一卡通;( ) 不需要,集成IC卡即可( )。
22. 采用服務器類型:物理服務器()、云服務器(),由()提供。
數據程序、應用程序需要分別部署在不同服務器上嗎?需要( ) 不需要( )
是否與其他系統共用?是() 否( )
23. 軟件平臺顯示效果()A、全廠2.5D顯示 B、全廠手工建模三維顯示 C、全廠傾斜攝影顯示
D、總圖2.5D顯示,部分手工建模三維顯示。 E、總圖傾斜攝影顯示,部分手工建模三維顯示。
24. 二維地圖是否必須采用無人機攝影?是( ) 否( )。一般不需要,手工圖紙夠用。對接信息化平臺是否必須采用手工圖紙?是( ) 否( )。一般不需要,無人機傾斜攝影和手工圖紙都可以對接。
25. 廠區監控點供電電壓? 220V() 110V() 12V() 24V(),安防系統主要服務商是()
26. 需要對接信息化管理平臺或安全生產管理系統?是( ) 否( ),信息化管理平臺服務商是()自動化系統服務商是()
備注:小心典型誤區
1) 錯誤應對政策,不管是否有用、實用、好用
一味地為了滿足政策文字要求,而不認真研究如何滿足自己企業實際需要。一味地少花錢圖便宜,對自己企業不好用而成為應付檢查的擺設,成為企業負擔,甚至成為安全隱患,花了錢,遭了罪。
企業是安全管理的主體,企業負責、企業出錢、企業驗收,政府監管部門出政策、監督執行,企業自己操心好用不好用,給不給錢。
正確應對政策辦法:不能不做,但不必全做,不必一次到位,更不能不好用。先試點確保好用后再升級和推廣,先做重點區域或基本功能,投入少,風險小,做一部分就好用一部分,做了啥就好用啥,不浪費1分錢的投入。
2) 忽視與其他管理辦法的深度“融合”,忽視與日常工作的緊密“結合”
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要與公司管理體系“深度融合”,不是游離于現有管理體系之外的專項工作,而是改進現有管理體系的抓手,不能“為建而建” ,避免建用“兩張皮”。系統融合不是各個系統的“堆砌”或“集成”,不是好看的拼接“屏”,是各個系統數據互通,信息互用,功能互動的有機整體。深度融合后才能形成“底數清、數據準、情況明、研判準、措施實”的安全生產信息化管理,才會“有用、實用、好用”,才能實現“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安全管理。
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要與日常工作“緊密結合”, 信息化建設工作才能持續。按需定位,按需管理,切實提高效率、提高效益、提高安全。定位是基礎,用位置數據支持業務,位置數據主動參與到業務系統中,將位置數據與各個業務流程直接聯系,用位置數據管理行為、用位置數據管理作業、用位置數據管理巡檢,形成基于精準定位的風控管理、基于精準定位的作業管理、基于精準定位的巡檢管理。
3) 只問功能,不問性能
只問功能是否具有,而不問功能的質量高低。只問“精”度,不問“準”度。只問定位功能,不問定位是否準確,只問報警功能,不問報警是否準確。性能決定是否有用、實用、好用。
4) 只顧眼前,不管將來
只圖初期投入便宜,忽視后期運營、維護的費用,更忽視了后續的實際應用和升級要求。滿足不了后續實用和升級的要求,只能拆除,重新上,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5) 掉入認知陷阱,被概念忽悠,被技術名詞忽悠
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是好貓。不管啥定位技術,準確定位,準確判斷才是好技術。
所謂的“流行定位技術“、“融合定位技術”、“高精度定位技術”都是概念和手段,不是化工廠的目的。流行的就是好的嗎?用一種定位技術就能解決問題,為啥要融合?是不是每種定位技術都有問題?既然有問題,2種以上有問題的定位技術融合在一起就好用了?只靠精度就能準確判斷人在哪里,那多高的精度才能分清一墻之隔?人用一種定位系統、車用一種定位系統不會亂腦子?
6)削足適履,只管好招標,不管好用不好用
為了好走流程、好招標而統一到最低技術標準、放松到誰都能實現的要求,只看價格,還美其名曰:公平競爭,多家比價。
有的公司為了好招標、好選擇,隨大流,忽視系統整體性能,指定某種技術和某精度,美其名曰:“技術選型”或“選擇主流技術”,操了不該操的心,自找麻煩、誤導他人,結果技術指標滿足了,系統卻不好用。如:某甲方指定藍牙定位、精度3-5米,投標的有10多家,卻沒有一家好用的,失敗責任還在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