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初召開的“全國安全生產工作視頻會議”上,宣布啟動和推動“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應該是安全生產領域今后三年的行動綱領了,不得不重視!
在該“三年行動”方案中,包括兩個專題實施方案和九個重點行業專項整治方案:
在這11個實施方案中,其中第2個,即《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三年行動專題實施方案》事關所有方面和人員,即無論是政府、企業、中介機構都涉及到了。也就是說,雖然看上去是企業的主體責任的落實問題,但其實需要通過政府和行業的監管,以及第三方機構的服務來幫助,各方共同努力,最終實現各行業的安全生產和安全發展。
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分析和理解此次《三年行動計劃》中對“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方案的思路和要求。
一、方案的思路和要求。
在該專題實施方案中,把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的要求概括為以下四個體系,即企業主體責任體系、規范化安全管理體系、安全預防控制體系、社會化服務體系,充分體現了一直強調的“齊抓共管”的思路。

-
要求實現三個轉變:“推進企業安全生產由被動接受監管向主動加強管理轉變,安全風險管控由政府推動為主向企業自主開展轉變,隱患排查治理由部門行政執法為主向企業日常自查自糾轉變”。
-
安全生產責任制要全覆蓋:“企業要建立健全從主要負責人到一線崗位員工覆蓋所有管理和操作崗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企業所有人員承擔的安全生產責任”,以及“建立“層層負責、人人有責、各負其責”的安全生產工作體系”。
-
重點行業領域要實現“變招工為招生”,以提高員工基本技能和素質:“到2022年底前,省屬以上重點行業領域企業要通過自建或委托方式建設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實現重點崗位人員“變招工為招生”。”
-
安全生產標準化的要求持續加強并實現常規化管理:“建立與企業日常安全管理相適應、以安全生產標準化為重點的企業自主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實現產現場管理、操作行為、設備設施和作業環境規范化”。
-
“雙重預防機制”要求持續強化:“企業要建立健全以風險辨識管控為基礎的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同時要求“企業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通過與政府部門互聯互通的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等方式,及時向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企業職代會“雙報告”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情況”。
-
企業要向社會和員工承諾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支持,并公開具體落實情況:“企業主要負責人要結合本企業實際,在進行全面安全風險評估研判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方式途徑,向社會和全體員工公開落實主體責任、健全管理體系、加大安全投入、嚴格風險管控、強化隱患治理等情況”。
-
安全生產誠信制度繼續深入,失信懲戒范圍明確為:“對存在以隱蔽、欺騙或阻礙等方式逃避、對抗安全生產監管,違章指揮、違章作業產生重大安全隱患,違規更改工藝流程,破壞監測監控設施,以及發生事故隱瞞不報、謊報或遲報事故等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主觀故意行為的單位及主要責任人,依法依規將其納入信用記錄,加強失信懲戒,從嚴監管”。
-
對第三方機構服務的規范化監管繼續加強,出臺對第三方的評估制度:“加強監督管理,2020年底前制定出臺技術服務機構評價結果公開和第三方評估制度,確保規范運作,切實為企業提供有效技術支撐;2022年底前對所有承保安責險的保險機構開展預防技術服務情況實現在線監測,并制定實施第三方評估公示制度”。
-
監管和執法方式繼續深入:“各地區要建立與企業聯網的安全生產信息化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評估,加強線上線下監管”。
-
提出了落實企業安全生產責任的“四個體系”(見上文)
-
提出落實安全生產管理和責任要實現“四個轉變”(見上文)
-
提出重點行業領域的企業要建立“安全技術和管理團隊”
-
強調企業建立以安全生產標準化為基礎的“自主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
強調企業要有安全生產管理的主動性,要具備自主管理能力
-
-
-
-
對安全生產服務機構及承保安責險的保險機構將實施第三方評估公示制度
這些年來,政府組織的各種“行動”、“督查”、“檢查”,也不少了,甚至有些時候讓企業不勝其擾但又無可奈何。但是這一次,無論是從方案的級別、力度,還是方案內容的思路和可操作性,都遠勝以往!所以還是建議和提醒我們要將企業主體責任這個方案,結合和我們行業相關的具體方案,仔細研究一下,尤其是對存在的欠缺和不足,提前來安排和落實。在新發布和實施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GB/T 45001-2020)中,特別提出了“風險和機遇”的概念,我們能否把此次國家層面的“三年行動計劃”,視為改善我們安全生產績效的一次重大“機遇”呢?
“推進企業安全生產由被動接受監管向主動加強管理轉變,安全風險管控由政府推動為主向企業自主開展轉變,隱患排查治理由部門行政執法為主向企業日常自查自糾轉變”。開始轉向了!